拥抱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春天

时间:2015-09-28 22:31:45 | 关注度:202

  拥抱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春天。在日前落幕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住博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和三位副部长易军、王宁、倪虹以及相关司局负责人到会参观指导,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此,业内普遍发出感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春天真的来了。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预计今年全国累计新开工的产业化建筑面积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同时,国家层面正在研究出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规划。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十几年的缓慢行进后,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我国的发展有望真正迈入“快车道”。

  让“阅兵蓝”变为“常态蓝”

  前不久,“阅兵蓝”在微信朋友圈可谓是一时风靡,很多人都在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对北京蓝天的欢喜和赞美。但记者注意到,阅兵前夕有关部门曾发专文要求京津冀等7地多个建筑工地暂停施工,配合确保首都空气质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传统建筑行业“能耗大、废料多、污染重”的问题。而建筑产业现代化,恰恰是根除这些“顽疾”的利器。

  陈政高反复强调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推进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工程质量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大意义。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将推动工业现代化及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进而形成一个甚至数个完全新兴的产业链、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创新升级。”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将“大力提高建筑业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走进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施工现场,可能会完全颠覆人们对于工地灰尘弥漫、机器轰鸣的固有印象。因为大部分构件已经在工厂预制完成,所以施工现场只需要将这些构件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组合、拼装即可,整个施工现场不仅整洁安静、井然有序,节能节材效果明显,而且大大减少了施工所需人员和时间。

  早在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政协第二次双周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社会各界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节能节水、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共识。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制订和完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抓好落实。

  实际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是建筑业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中央乃至全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如何留住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建筑产业现代化大有可为。王宁表示,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推进新兴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设领域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大家知道,建筑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2014年建筑业的增加值已达到约4.4万亿元,占GDP比重7.03%,建筑业与钢材、水泥、木材、玻璃、五金等40多个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2000多个品种、3万多种规格的产品,给国民经济带来强大的带动效益和产业关联效益。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王宁称。

  建筑产业现代化春天已然到来

  在中央和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各地政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北京、上海、沈阳等30多个省市均出台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从土地、金融、财税政策、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实现有序发展,广大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关键性技术研发,各地的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日益加快。在试点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从保障性住房为主的试点示范项目逐步向商品房和公共建筑全面推开,各个试点城市在加快区域整体推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显然,一股自上而下的产业化热潮正在形成。在本届住博会上,众多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技术、设备纷纷亮相,涉及种类几乎涵盖规划、设计、研发、生产、开发、物资、配套等全产业链,共有近千个展位、400余家企业参展,4万余人到会参观。众多官员、专家、企业代表在参观后由衷地感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春天已经来了。

  既然当下建筑产业现代化如春起之苗,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那么未来又将如何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以拥抱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春天呢?陈政高表示,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和科技研发的力度,不断提高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强科技创新,重点研发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完善的集成技术体系。建立健全系列化的、完整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正确引导行业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结合产业化的特点和优势,尽快进行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实现设计、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的目标,在不断解决现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产业链,形成体系,形成配套力。

  认识误区亟待破除

  虽然当前我国产业化建筑面积增长较快,但与每年数以亿计的新开工面积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业内人士认为,不少企业依然对涉足建筑产业现代化持观望态度,其中成本高曾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目前的情况还是如此吗?在本届住博会现场,卓达集团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内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方式搭建了一栋可拎包入住的两层精装别墅。据该集团副总裁刘进武介绍,包括精装修在内,整个建筑相比传统建设方式,不仅没有增加成本,反而成本更低,工期也大大缩短。“相较传统建筑可节能80%、节水70%、节材60%,综合成本可降低15%至20%。除了可抗9级地震,房屋还增加了8%的使用面积。”

  此前北京万科原总经理毛大庆也表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确使开发门槛有所提高,但政府对此有土地面积奖励、税收优惠等,完全可以抵销开发成本的增长,并且随着相关技术水平和熟练度的提高,开发成本正在逐年降低。目前,在北京等地,万科的产业化住宅已经不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事实上,此次住博会上展示的一些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成本已经接近传统施工方法的造价。“这些价格即使没有特殊的扶植政策,市场也完全可以接受。”陈政高对此满怀信心:“装配式建筑确实具备了大力推进、全面推进的条件,此时不做就错失了良机。”

  成本之外,还有一些认识误区同样需要被打破。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设计标准化和系列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为核心,以内装产业化为切入点,广泛应用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面提高建筑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目标的系统工程。既不能简单地把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PC(混凝土预制件),也不能只发展主体结构产业化而忽视内装产业化。对此,陈政高要求,各地要加大对钢结构、钢混结构,特别是木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力度和引导力度,破除认识误区,加强国际交流,形成社会氛围,形成共识。

  在本届住博会的木结构特色展上,记者了解到,木结构建筑不仅具有低碳、节能、抗震等优点,新型结构材料正交胶合木(CLT)甚至可以替代钢筋混凝土,让建造多高层木结构房屋成为可能。伴随着相关标准的日趋完善及国家鼓励政策的陆续出台,可以预见,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将在我国生态城市、生态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