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作物受旱207.7万亩 未雨绸缪防灾

时间:2014-08-30 09:32:36 | 关注度:64

川农作物受旱207.7万亩 未雨绸缪防灾。 
  干旱在局部且程度较轻,省防汛抗旱办提醒要警惕旱情进一步发展。
  (记者邹渠)13日下午,指着地里的油菜苗,江油市九岭镇柏合村的李祖洪大爷告诉记者,“天已旱了好久了,梁梁上的土都有些挖不动了,今年的油菜长势赶不上去年。”
  记者13日从省防汛抗旱办了解到,入冬以来,我省大部分地方降雨偏少,出现冬干,部分地方小春作物受到影响。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65个农业县(市、区)先后遭受局部性冬干。截至2月10日统计,全省农作物受旱207.7万亩。旱区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凉山、广元、绵阳、德阳、资阳、内江、遂宁、自贡、眉山、乐山、雅安等地,目前基本未发生因旱人畜饮水困难。
  这位人士介绍,从总体上分析,由于去年我省大部地区蓄水较好,冬季降水较为均匀,目前我省出现的干旱只是局部的且程度较轻,未达到《四川省抗旱预案》轻度干旱预警标准。但是,干旱已开始露头,从当前情况看,旱情有发展趋势,各地对此应高度重视。由于小麦播种期间雨水相对较多,田间湿度大,目前全省主要农业灾害为小麦条锈病,全省共有200多万亩发病。在我省多年缺水的丘陵地区,以及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水利设施遭到巨大破坏的重灾区,蓄水保栽的任务仍然繁重。
  省防汛抗旱办要求各地水利部门深入调查旱情,部署抗旱行动。同时要密切关注地震重灾区的缺水问题,抓紧水利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强化蓄水保水工作。
  水利保障
  在尚有八十座水库受损未恢复蓄水功能的情况下
  蓄水超过震前 水稻可望保栽
  (记者邹渠)去年秋冬以来,我省各级水利部门狠抓蓄水保春灌,截至1月底的统计显示,在全省尚有80座震损水库未恢复或完全恢复蓄水功能的背景下,全省水利工程已蓄水77.15亿立方米,分别较上年和常年同期增加0.65亿立方米、5.87亿立方米。
  据省水利厅相关人士介绍,为蓄水保春灌,各地狠抓工程建设与整治。省级及省以上共安排17.5亿元资金,用于震损水库、大型灌区震损渠系的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并力争在3月底前完工。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也成效明显,目前全省已整治病险水库358座,新建、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2230处,新建、整治渠道3.34万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9万处,全省新增蓄水能力2500万立方米。
  截至1月底,全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已占汛末蓄水计划的97%。从目前的蓄水与保栽调查看,预计今年全省水利工程供水保栽水稻2163.76万亩,占水稻栽插计划的73.9%,其中工程蓄水预计保栽1171.23万亩,与常年基本接近。总的看来,如果今年不出现严重春旱,全省水稻保栽形势较好,可望完成水稻栽插计划。如果降雨适时,今年水稻栽插计划有望突破。
  为保蓄水,地震重灾区狠抓冬囤水田恢复。广元、德阳、绵阳3市在震损水库达1172座的情况下,去年末关冬囤水15.58余万亩,同比增加338%。加上攀枝花市去年末关冬囤水4400多亩,4市今年冬囤水田可保栽水稻近10万亩。
  市场价格
  北方旱情导致部分主产区小麦价格上涨近两成,但粮食部门认为供需基本面未变——
  粮价不会大起大落
  - 本报记者 许静
  1月6日,我省小麦批发均价为1.74元;2月12日,彭州三级小麦批发价为1.76元/公斤,“这属于正常波动范围,目前我省小麦价格稳定,未受旱灾影响。”比较年前、年后两张全省粮价监测日报表,省粮油批发中心负责人表示。
  我省小麦价格受北方小麦主产区主导,受北方旱情影响,我国部分小麦主产区小麦价格上涨近两成,我省小麦价格会否产生波动?“我国粮食的基本面未变,粮价不会大起大落。”在综合分析了供需、国际粮价和政策因素后,省粮食局的一份报告作出上述判断。
  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51200万吨,平均到个人为393公斤左右。报告称,我国粮价与国际关联度较弱,2008年,我国小麦没有出口,进口量仅为3万吨。从国家调控来看,我国小麦市场是政策调控市场,政府储备长期充足,调控力度较强。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仍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即便今年因旱损失10%左右,小麦产量也只是降到2007年的水平,这在我国连续5年大丰收之后,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目前北方小麦减产,我省能否抓住时机抢占部分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呢?省粮食局局长谭嘉林认为,从价格、品质和产量上看,我省小麦均不具备走出去抢市场的条件。我省小麦品种为红小麦,品质次于北方的白小麦,如加上运费,还高于主产区小麦价格。
  谭嘉林表示,旱灾增加了种植成本和对小麦减产的预期,从而推动粮价上涨,粮价上涨后农民惜售心理增加,反之又刺激了粮价的波动。“这种波动并非供需造成的,在我省库存充裕的情况下,我省粮价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督查组见闻
  旱象抬头 部分地方较明显
  省农业厅紧急通知: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调制旱、以科技制旱、以多制旱
  (记者 许静) 车外25C——这是13日资中的温度。“这个温度都已经是初夏的感觉了。”在查看了泸州、简阳、乐至的旱情后,省农业厅抗旱督查组一行又来到了资中。
  综合各地农情,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说,“目前旱情已在龙泉山脉显现,简阳、乐至等地旱情较为明显,资中的旱象尤为严重。”
  “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是大太阳了,真盼望有场及时雨啊!”看着已经龟裂的土地,资中县双龙镇永华村3组村民刘长德焦急地说。目前资中43万亩小春作物已有近3成受灾,其中成灾12万亩。在资中旱情比较严重的双龙镇,一些小麦已经晒干变黄。任永昌说,此时正是小麦分蘖的关键期间,干旱将直接影响小麦分蘖,从而减少穗数、影响产量。
  “目前旱象已从抬头到逐步发展。”在查看了几个市的旱情后,任永昌表示,去年晚秋我省雨水较多,加之今年工程蓄水较好,旱情较为隐蔽,但若近期再无明显降水,随着作物需水矛盾加大,旱情将进一步加重。当前旱情已对小春作物造成影响,并对大春满栽满插造成了威胁。针对当前旱情,省农业厅已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当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针对不同区域的受旱特点和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分类指导技术方案,坚持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调制旱、以科技制旱和以多制旱的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旱灾损失。
  专家支招
  省农科院称四川盆地小麦受旱范围广但大部分程度较轻——
  田间抗旱 有办法可想
  - 本报记者 杨晓
  “近期盆地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对没有水源的地方和农户,要及时‘借雨’追肥。”13日,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汤永禄博士看着最新的气象资料,稍稍松了一口气。
  近期,我省主要小春作物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发育并进阶段,需水需肥逐渐增大,但该院专家们在各地田间看到,省内旱情正逐渐发展。“现在还基本没有发生死苗现象。”该院土肥所研究员吕世华说,及时进行抗旱田间管理,有办法可想。
  小麦播种先天不足
  据汤永禄掌握的情况,四川盆地去年9月至11月上旬都持续降雨,整个秋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受此影响,四川近1/4丘陵旱地小麦播种推迟了半个多月。由于土壤过湿,播种质量下降,相当部分套作小麦由原来的4-5行/亩减为2-3行/亩。但从11月上旬到元旦前的50多天时间,省内干旱持续了50多天,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汤永禄说,受迟播、干旱、底肥不足等综合因素影响,旱坡地小麦先天不足,长势较弱。
  迟播小麦受旱影响大
  专家分析,四川盆地小麦受旱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受旱范围广,但受旱程度因区域而异。受旱相对较重的区域是盆西北、盆中西部,如简阳、中江、三台、苍溪等县市,土壤墒情较差;而盆地西南、盆南大部、盆地东部受旱相对较轻。
  二是迟播小麦受旱重,长势弱。去年10月下旬播种较早的地块,出苗快、根系发达,一般能够经受住“轻-中度”干旱,生长发育和产量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而迟播小麦出苗迟缓,生长量不足,根量小、分布浅,较难吸收深层水分,受旱影响较大。
  三是受旱区域灌溉条件较差,补水困难。四川丘陵排灌设施较差,仅局部区域具备灌溉渠系,抗旱补水较为困难。不过,小型水窖和塘堰还是较多,而且去年秋季降水丰富,各地蓄水情况较好,为小麦抗旱提苗提供了一定基础。
  田间肥水管理最重要
  省农科院专家建议,小麦的抗旱管理就应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成穗为核心,以迟播、弱苗田块为重点。
  在有水源的区域,充分利用塘堰和小水窖蓄水,对迟播、弱苗田块进行浇水追肥,每亩用尿素5-10公斤。而没有水源的地方或农户,要掌握气象信息及时“借雨”追肥。在下雨时将尿素均匀撒施于小麦带。
  松土除草,也可促进根系发育,利用上土壤中下层的水分。去年秋季播种期间,由于降雨原因,很多地块都是在免耕条件下进行直接播种,干旱时土壤上层形成板结,小麦根系较难利用深层水分。可用小锄进行浅松耕,既可除草,又能调节水气肥,促进根系生长和小花发育,为抗旱增产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